近幾年,受房地產不景氣影響,晉江建陶行業遇到了一定的困難。在行業普遍反映不甚景氣的大背景下,福建晉江市祥達陶瓷有限公司卻依然一路高歌,跨步前進。
這源于該公司總裁吳燦陽敢于逆境前行的魄力及敏銳的市場洞察力:當同行紛紛轉投新品類時,他卻堅持做好做專“通體磚”;當工程訂單日漸萎縮,他率先邁出“市場零售”的步伐;當同行陷入惡性競爭紛紛降價搶單,他卻逆市漲價。
吳燦陽:站在父輩的肩膀 扛起升級的大旗
01樹品牌 做“通體磚”專家
十年前接手祥達陶瓷,那時候的吳燦陽和大部分企業主一樣,一心只想著如何讓錢“滾雪球”,賺到更多的錢。
“和行業中其他企業主一樣,我一開始也是把重心放在經營產品上,畢竟那個年代生意都好做,只要敢拼就會有收獲。”從吳燦陽的話語中可知,在一、二代建陶人過渡中,更多的還是依靠第一代建陶人的經營理念。
然而,二代建陶人接手父輩們打下的“江山”,也肩負著改革建陶行業的重任,他們站在父輩們的肩膀上,勢必看到更遠的地方。 “經營產品只能賺眼前的錢,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,沒有品牌影響力的企業往往很難立足。”吳燦陽開始意識到,“愛拼才會贏”拼的不僅是勇氣,還有對行業更長遠的規劃。在吳燦陽的規劃下,祥達陶瓷從起初的經營產品逐步發展為經營品牌。
以創新驅動品質,以品質支撐品牌。在吳燦陽的經營理念下,祥達陶瓷經過多年發展積淀,逐漸在業界獲得“通體外墻磚制造專家”的美譽。
“祥達陶瓷的品牌基礎在于對品質的追求和創新的投入。我們從原料進廠到每道工序都進行嚴格的檢測,產品在出廠前必經嚴格質檢,保證不合格的產品一律不出廠,到目前為止,我們的產品依舊保持客戶零投訴。”等次品出廠以后再去跟客戶交涉,在吳燦陽看來,這樣損失得更多。
通體磚競爭激烈在行業中人盡皆知,當大部分企業轉向生產劈開磚等其他產品時,吳燦陽依舊堅持通體磚的生產,并且一路高歌猛進。“通體外墻磚市場大且競爭激烈,我若不能做到最大最強,那么就要做到最好最專,成為通體外墻磚的制造專家。”吳燦陽始終堅定自己的信念。
自信但不張狂
第一次接觸到吳燦陽,他給記者的印象就是一個非常自信的人。
他敢說“我做每一種規格的磚都賺錢”,他敢說“我生產的每一款磚都被模仿”,他敢說“我要做外墻磚中的勞斯萊斯”……
“人要自信不是張狂,要切切實實做事。”他的自信,源于他主動轉型升級,源于他認真做好每一件產品。
在晉江市政府發起“煤改氣”號召后,祥達陶瓷第一批完成。一條剛改完的年產值在七千萬的窯爐,年底又要進入全新改造。
“拆掉原本產值并不差的窯爐,投資1500萬元新建一條生產線,相當于別人投資一家小廠。祥達陶瓷要追求高品質,就要勇敢跨出第一步。”拆舊建新,吳燦陽雖然也覺得可惜,但不后悔。
“我們的價格比同行的都要高很多,你要做好心理準備。”一個敢于向客戶承認產品價格比同行高的人,正是吳燦陽的魄力所在。
02走零售 兩條腿走路更快
和行業絕大部分企業一樣,兩年前的祥達陶瓷還完全依靠工程訂單生存。但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,房地產開始不景氣,吳燦陽意識到,如果依然完全靠工程訂單生存,企業必然陷入困境。兩年前,祥達陶瓷開始走市場零售。
顯然,吳燦陽的選擇是對的。受房地產不景氣影響,建陶行業銷售量大幅下降,步入“寒冬”期,不少企業不得不減少生產以應對這次危機考驗。與行業處于“寒冬”期不同的是,祥達陶瓷依舊滿負荷生產,且銷量同比和利潤同比依舊持續上漲,可謂是“冬天里的一把火”。
“祥達陶瓷同樣感受到了行業的不景氣,就今年,工程訂單下降了三分之一,但是我們市場零售一路上漲,在同行業減少生產的情況下我們依舊保持滿負荷生產。”吳燦陽欣喜地告訴記者。
其實,早在接手祥達陶瓷之前,吳燦陽一直在廣東、北京等一線城市從事經銷活動,對于市場有著敏銳的洞察力,這也不難解釋祥達陶瓷兩年前走市場零售的選擇了。
“市場洞察并不是關在家里苦思冥想,而是要有深入的調查和分析,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。”吳燦陽告訴記者,祥達陶瓷經過重重市場分析,最終將市場定位在經濟水平較高的城鎮。
選擇經濟發達的城鎮作為市場零售區域,吳燦陽有著自己的見解。“城鎮能私人建房,且裝修更精致豪華,同時還能避開與大品牌在城市中的競爭。”
據介紹,兩年前祥達陶瓷工程訂單和零售市場比為4∶1,今年已經發展成2∶1,預計在明年,二者的份額將會持平,甚至零售市場占到主導。
“當然,祥達陶瓷二十年好不容易積累的工程訂單方面的客戶資源,并不會丟棄,只有工程訂單搭配市場零售,兩條腿走路才能更快。今年也有企業模仿我們的模式,但是他們兩年前沒有及時掉頭,現在才要掉頭,我已經搶先占領了市場。”吳燦陽表示,其實條件大家都具備,就是看誰有意識地去做而已。
“上一輩企業家總是先考慮投資成本而不是投資效益,我們這一代人卻更加敢于投資,我們先考慮投資效益再考慮投資成本,就像做市場零售,我最關心的是會獲得什么樣的效益,而成本都是可以通過效益消化的。”吳燦陽表示。
03漲單價 破解行業困局
通過調高效益消化上漲成本,是吳燦陽經營的又一理念。在行業不景氣、“煤改氣”成本上漲的困境下,部分企業出現低價搶單,雖然生產線看似也滿負荷生產,但企業卻處于虧損狀態。
“成本漲了一兩塊錢,價格再下降一兩塊錢,相當于企業利潤讓出三四塊錢,這對原本利潤在三塊錢左右的晉江外墻磚行業來說,不僅企業賺不到錢,還擾亂了市場。”行業的現狀,讓吳燦陽憤慨。
對于這部分低價搶單的企業,吳燦陽也表示理解。“陶瓷窯爐一停下來再點,平均一條線就要多消耗一百萬的費用。生產線開著,工人才不會流失,企業虧點錢就當為這一百萬買單了。”
理解歸理解,對于企業不賺錢的生產,吳燦陽一點都不茍同。在同行紛紛降價搶單之時,祥達陶瓷逆流而上,價格不僅不降,反而漲了一兩塊。
“我是福建外墻磚行業中第一家漲價的,也是最敢漲的,像我們增加了兩千萬成本,不漲價就是死路一條。”說到此處,吳燦陽略顯激動,“價格上漲,企業賺錢是一方面,最主要的是,我要為不景氣的行業、為這低價搶單企業茍延殘喘的困局帶去一股新力量。龍頭企業不漲,中小企業怎么漲?再這樣下去,倒下的企業肯定更多。”
同質化競爭是一個無解困局,尤其是對于當前不景氣的建陶行業來說,更是一種致命的打擊。要打破這個僵局,就必須有人先站出來。吳燦陽正是意識到這一點,祥達陶瓷才有了逆流而上的做法。
“祥達陶瓷產品定位中高端,哪怕是在建陶行業處在冬天的情形里,也沒有降低定位。原本已經做好了漲價銷量下降的心理準備,沒想到價格漲了生意還那么好,到現在依舊滿負荷生產。”吳燦陽臉上的笑容,就像冬日 行業不景氣的情形下不隨波逐流,反而逆流而上,吳燦陽的魄力得到了行業的認可。今年7月份,吳燦陽被評為中國建陶行業杰出企業家,更是獲得該榮譽的最年輕的陶瓷企業家。